石林鎮金石峰龍華寺 南宋嚴州圖經記載:龍華寺,在青溪鄉。舊名永泰,不知所建年代。寺有寶大二年,鄉(光緒抄本為“都”)巖將方鄴等乞重修狀,后判依執押字,及有寶大(乾隆光緒縣志作“寶正”)三年,睦州請僧住持帖,后系司空判軍州事郭押。皆見存。(按寶大、寶正皆錢氏年號,別見事志。)國朝(南宋)政和三年,以犯哲宗陵名,改今名。 嘉靖淳安縣志載:在縣南四十五里。萬歷嚴州府志載:在縣南四十五里和義鄉,五代時建。乾隆光緒淳安縣志載:在縣東南五十五里和義鄉,并錄方士穎詩: 危峰亂峙石巑岏,寺隱林阿眾木攢。 額賜徽宗縣古殿,碑遺晉代仆荒巒。 賦徭累后僧全落,兵燹侵余佛半殘。 憶得游筇曾幾歷,風煙異舊不勝嘆。 乾隆光緒淳安縣志還載:金石峰,在縣南六十里,峰腰有龍華寺。 方士潁金石峰詩 崎嶇微徑通,別具一邱壑。 林樹欝蓊森,幽藏古僧剎。 豁然堂宇深,左石翠微匝。 遠岫矗芙蓉,排空青似削。 登峰歷崔嵬,蕭遠秋氣颯。 亂石攢其巔,頗疑巨靈鑿。 低昂狀各殊,一一見鋒鍔。 中惟片石危,兀立最雄拔。 有如仙群擎,穿云承碧落。 憶昔有生公,行高能說法。 環聚石為徒,點頭胥悟覺。 想曾飛錫來,談空于此讬。 此峰與寺鄰,日暮疏鐘戛。 金石互為聲,淵淵散林薄。 峰以是得名,取義亦云確。 根據史料,錢镠(liú)(852年-932年),杭州臨安人,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建者。錢镠在唐末跟隨董昌保護鄉里,抵御亂軍,累遷至鎮海軍節度使,后因董昌叛唐稱帝,受詔討平董昌,再加鎮東軍節度使。他逐漸占據以杭州為首的兩浙十三州[,先后被中原王朝(唐朝、后梁、后唐)封為越王、吳王、吳越王、吳越國王。淳安屬吳越國范圍。臨岐魯偆被封為兵部尚書,界首童頵被封為西扇都巖將,大司馬(兵部尚書)王鄔守遂安,子孫居富秀。錢镠一直忠于中原朝廷,期間兵亂,也曾采用天寶、寶大、寶正年號,后來納土歸宋。南宋哲宗時,龍華寺存有寶大、寶正間狀帖,說明龍華寺(永泰寺)建于五代以前。 據調查,龍華寺在石林鎮哨嶺半島庫區盡頭金石峰,與蜜山島相望。原寺沒入水中。現為龍華寺果園。據已故徐松林先生采訪記錄,龍華寺曾有渡瀆、水南、小溪、湖項、合澤、茶園、杜塘、諫村、方家、賦都、漠川、大地等12社共管,殿宇場地面積50余畝,青山5畝,農田100余畝(寺廟出租),由中華佛教會東海普陀寺派住僧人,香火旺盛,晨鐘暮鼓,社社傳音。歷代州府太守、縣令大多有題匾,民國省長黃紹竑等也有題額。每年九月十九舉行廟祭,熱鬧非凡。寺廟有三口活水井,兩口池塘,并有求藥部、血盤會、求子會、姻緣會。還有2個膳堂,可供千人用膳、住宿,遠方香客聚會朝拜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