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突然想到,很久沒寫花藝師了,我們的老本行不能忘記 小紅書好像知道我在想什么,最近總能刷到一位花藝師的作品,過目難忘,忍不住豎起大拇指:絕! 最近《追光吧哥哥》火了,童年霸屏偶像劇的明道也來了,還拍攝了一組絕美的雜志大片。除了這張不老容顏,四月尤其喜歡花藝,枯荷與蝴蝶蘭,假山與鏡面,頗有古典美韻,和時尚碰撞出神奇火花。 這組裝置來自慶之花藝,曾經為浪姐們制作一系列花藝置景,宛如穿越叢林的仙子,亦真亦幻。這家花藝工作室成立于上海,主理人是劉春寒,曾做過3年的服裝設計師,后來借用媽媽的名字「慶之」,創立了花藝工作室,也寄托著對自己的期許:「慶——分開寫是廣大,做花藝的初衷也是如此,探索植物無盡可能,做東方與當代結合的花藝。」

西式色彩是「表」,中式意境是「里」,運用先鋒大膽的現代藝術,表達傳統東方文化的氣韻,創造出辨識度超高的花藝風格,兩個字:驚艷!

 即使是常見的中式花材,經過出其不意的組合、構造,也有凜然桀驁的風骨。 在此基礎上,混搭各式各樣的材料,一切事物都變得可玩,突破了花藝的固有框架。用珍珠和植物 展開一段關系, 或呢喃、或孤立, 抑或是對望、自賞。



 「植物與材料好比是主人與客人,植物這個主人,有時候會閉門思考,有時候會開門迎客,四海之內都是植物兄弟。」春寒平時經常看水墨畫、書法,也喜歡逛展覽、看舞臺劇,從中西方文化中汲取營養,給予她源源不斷的靈感。

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,制作過程也很辛苦,大到凹鐵絲、搭支架,小到折紙、編織,樣樣都要做精、做美。

更難的是風格的創新。比如竹片,在中式花藝中很常見,「被用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」。 

為了做出不一樣的東西,她苦苦思索,陷入死胡同,最終想到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意:用書法筆勢與之結合。
「利用竹片自身的蜿蜒曲折,構成竹簡的長卷形態,書法筆勢顯現其上,這是抽象的文化凝視,亦是委身于自然與文化的共感之中,滋生出的無盡生機。」 
 為此,她請來專門的竹編手藝人,一起討論如何實現這個想法,最終呈現出這件藝術品。

工作時熱衷于「折騰」自己,生活上卻是妥妥的佛系青年。如果用一件作品形容她的人生觀,便是「無限的山峰」系列。 「當時看了《無限的山峰》展覽,被里面僧人生活的景象感動,感覺像是看到了人這個物種,在地球上最純粹最自然的生活狀態,勞動、吃飯、漫步、交談……沒有名利的牽扯,也不需要上進。一顆干凈的心,一串佛珠,一棵樹,就是所有。」

 如今,融匯東西方文化的春寒,漸漸摸索出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,「就好像是穿過一片雪地,到達一個屋子,怎么到的呢?一個個的腳印就是答案。」有人把花草當商品,
有人把花草當消遣, 而對于眼里有萬物的人來說, 花草是看待世界的方式,
也是表達自己的途徑。 所謂一花一世界, 便是如此吧! 微博:慶之花藝 小紅書:慶之花藝
本文圖片授權自慶之花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