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人星光(ID:hrxg2020)原創 作者:華人星光 轉載請聯系后臺授權 不知不覺, 東京奧運會馬上就要開幕了, 所有國人的目光, 都將聚集在我國奧運選手身上, 為他們加油、喝彩, 然而,參加奧運會幾十年, 卻很少有人記得, 曾為中國, 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的他。 年僅20歲他驚艷世界, 人生無限輝煌,卻又末路凄涼, 他的生命, 終究在年僅31歲那年, 慘烈地終結...... 他,就是容國團。 1937年8月10日, 他出生在香港一個海員家庭, 生逢戰亂家境貧寒, 一家人只能居住在山間木板房。 他的父親, 一心盼望中華民族能團結強大, 早日結束這顛沛不安的日子, 因此給兒子取名為:容國團。 而因為太窮了, 容國團13歲那年不得不輟學, 隨父母打漁為生, 大風大浪的艱苦, 沒有擊敗他對生活的熱愛, 苦難的日子, 也沒能扼殺他“球王”的天賦。 空閑的時候, 跟著作為乒乓球運動員的舅舅, 容國團常去工聯會康樂館打乒乓球。 打漁的日子雖讓他感到精疲力盡, 可每當握起球拍, 他的心里就忘記了一切, 只有一團火在熊熊燃燒著, 那是夢想的滾燙力量。 熱愛,是奇跡的開始, 勤學苦練下, 他的球技日益爐火純青, 甚至還創造了獨門絕技: 直拍四門法。 他打起球來又快又狠, 1957年全港乒乓球錦標賽, 一個大冷門炸了體壇: 年僅20歲的容國團, 一舉奪得男子團體和單打、 雙打3項冠軍, 并且, 在和日本世界冠軍狄村的對戰中, 贏得勝利! 頓時,容國團名聲大噪, 幾乎無敵手的他, 被人們稱為“球王”。 這位年輕的新星, 在宣誓大會上這樣講: “我要在三年內, 為中國取得世界乒乓球錦標賽, 男子單打冠軍。” 可這樣的目標, 卻讓港英當局十分不滿意, 你容國團是英國治下的香港人, 怎么你的心是要飛到大陸嗎? 后來的亞洲乒乓球錦標賽上, 香港乒乓球工會, 故意寫錯了他的名字, 讓他失去了比賽資格。 難道就此折翼? 容國團斷然不會屈從。 他無數次問自己, 你該為誰打球? 最終,他做了一個決定: 離開香港北上大陸, 進入國家隊,去拿下世界冠軍! 但要知道, 在當時閉塞、落后的環境下, 獲得一個世界冠軍, 對中國人來講, 是無法想象的一件事。 而容國團決意, 要為中國體壇蹚出一條路來。 1957年11月, 容國團來到了廣東, 投入祖國的懷抱。 他在日記里寫道: “這是我走向新生活的第一天, 當我踏入廣州體育學院所在地時, 早已相識的乒乓球運動員, 紛紛向我握手問好, 表示熱烈的歡迎。 這時候我心里充滿了幸福感, 很久以前, 我就想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個, 現在終于如愿以償。” 而從回到祖國第一天起, 他就受到前所未有的特殊關照。 工資是運動員里最高的, 最好的教練陪他打球, 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訓練, 容國團的球技, 成為隊伍里最厲害的, 抽、殺、削、吊、拉、 搓、推、擋樣樣精通, 被譽為“八臂哪吒”。 中國乒乓球隊快狠準的模式, 就是由他而始。 1959年, 中國參加第二十五屆世乒賽, 剛開始壓力就撲面而來。 面對實力強勁的國外選手, 八進四比賽中, 我國乒乓男團隊員紛紛落馬, 最后只有容國團, 成為男單“碩果僅存的一顆”, 并艱難挺進了決賽。 決賽開始后, 眾人紛紛為容國團捏一把汗, 因為他的對手是匈牙利老將西多, 西多經驗豐富實力不容置疑, 可是此時此刻, 全中國人都在注視著容國團, 因為中國人, 從來沒有離世界冠軍這樣近過! 一步之遙啊, 22歲的容國團捏緊了拳頭, 他喊出了那句, 日后在體壇流傳幾十年的名言: “人生能有幾回搏, 此時不搏,更待何時?!” 這場決戰,注定要被寫進歷史, 容國團的名字, 注定要成為輝煌的象征! 因為, 他以3:1的絕對優勢打敗西多, 為中國體育界, 拿下第一個世界冠軍! 中國人的名字, 第一次被刻在了圣·勃萊德杯上。 一個人,創造一個世界, 從此,乒乓球被奉為“國球”。 回國后, 他受到“民族英雄”般的禮遇, 萬人空巷迎他歸來, 受到領導人的多次接見, 周恩來總理, 甚至將容國團奪冠和十年國慶, 并列為1959年兩件大喜事。 他更成為了全民偶像, 各種問候信像雪花一樣飛來, 走到大街上, 經常被人要簽名,或者請他講話。 而這時的他根本想不到, 現在被捧得有多高, 他的未來,就摔得有多慘...... 1961年, 第二十六屆世乒賽在北京舉行, 容國團走上體育巔峰: 為中國第一次獲得了, 世界乒乓球男子團體冠軍。 而他的成就, 絕不僅僅局限于自己個人。 載譽而歸的他,在退役后, 1964年受命于“危難之際”: 中國乒乓女隊連敗于日本, 士氣低落,容國團力挽狂瀾, 擔任女隊教練。 為了打好翻身仗, 他放棄了休假,廢寢忘食, 終于帶出了一支, 英姿颯爽無往不利的女隊。 第二年4月, 南斯拉夫舉辦的第28屆世兵賽, 容國團“掛帥”,所向披靡: 他率領的中國女隊, 獲得女子團體、女子雙打, 和混合雙打三個冠軍大滿貫, 從此震動世界乒壇。 一個人,創造一段神話: 從此形成了, 只要有中國女乒乓球運動員出場, 就一定能拿冠軍的局面。 而在不斷摘得世界冠軍的路上, 在不斷有鮮花掌聲的路上, 容國團時刻保持清醒, 他視集體榮譽勝過個人千萬倍, 提醒隊友們千萬不要得意忘形: “勝利, 只能成為我們連續攀登的階梯, 絕不能成為往后退的滑梯。” 他不只是一個運動員, 更是一個思想者。 盡管他很早就輟學, 但在繁忙的訓練之余, 堅持一直看書學習。 他在精神世界的追求十分豐富, 知識面之寬廣常令人吃驚。 有一次出國訪問, 他同一個意大利人, 講起意大利的民族英雄加里波第, 他侃侃而談, 讓意大利人很是震撼: “你比我這個意大利人, 更了解加里波第。” 一路輝煌造就傳奇, 他本該在無限榮光中, 塑造更多的璀璨故事, 奈何是宿命是劫難, 終究逃不過凄涼...... 1966年, 風波波及體育系統, 曾被眾星捧月的容國團, 被人狠狠摔進泥淖里。 是非錯位,黑白顛倒, 他對乒乓球的執著, 竟成了最后沒落的開端。 看著昔日的眾多隊友, 被無情推上批斗大會, 他的心在顫抖,他不忍看到, 曾為國家帶來榮譽的隊友們, 遭受這非人待遇, 他的內心充滿了煎熬與折磨。 然而很快,便輪到了他, 一次次的批評大會, 一次次的檢討自己, 他捫心自問哪里做錯了? 他寫信呼吁要繼續參加世界比賽, 他滿懷信心地期盼著....... 可等來的, 卻是一場更大的風暴。 他直接被禁止參加比賽, 要求每天都寫檢討, 被拷問為何從香港來到大陸, 是不是做了間諜...... 可憐他一片熱血衷腸, 竟成了他的罪證...... 一次次折磨讓他苦不堪言, 面容憔悴, 還哪有當年那意氣風發的模樣? 不少人勸他, 只要你主動告發身邊的人, 便能免于處罰, 可他咬緊了牙關, 寧死都沒有告密、 沒有揭發任何人。 他日復一日的煎熬著, 直到不堪重負之際, 他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茍且。 1968年6月20日, 容國團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家, 默默轉身, 來到了訓練局后面的龍潭湖畔...... 第二天, 人們發現了吊在樹上的熟悉的身影, 走近一看, 竟是一代世界冠軍容國團! 他才年僅31歲, 離獲得世界冠軍只有短短九年! 從他的口袋里, 人們找到了一張紙條, 上面是他最后的遺言, 只有十個字: 我愛榮譽勝過我的生命。 字跡稍有些模糊、顫抖, 想必他寫的時候, 一定是絕望的吧, 一定是眼里流著淚,心里淌著血 ...... 英雄一去,繁華已了, 空余半世紀嘆息。 一代球王,寂寂無人處, 清冷月光下悄然隕落, 這是中國乒壇史上最大的悲劇。 曾經, 乒乓外交推動大國外交, 一顆小小的乒乓球, 讓中國在那個特殊的時代, 發出了紅色民族的最強音, 在這歷史性的時刻, 身為乒乓巨星的容國團, 功不可沒。 好在, 英雄的功績不會被真的永遠埋沒。 十年后, 容國團恢復名譽; 近半個世紀后, 他被評為中國最美奮斗者。 后人沒忘, 是容國團,將拼搏的血液, 注入進每一代乒乓運動員的身體, 代代傳承自強不息; 是容國團, 種下了中國乒乓球長盛不衰的基因, 換來今天中國乒乓的雄霸世界; 更是容國團, 作為中國乒乓球壇的開路人, 創造了無數奇跡, 這樣的體育精神, 造就了中華體育健兒的冠軍之路, 長盛不衰! 英雄的肉體會滅, 精神卻能永存。 沒有容國團, 也許就沒有今天的中國乒乓團體, 他的名字已是一道中華魂, 深深刻進乒乓史冊。 當我們一次次, 聽到乒乓球場館內響起國歌時, 請不要忘記多年前, 年輕的他第一次為中國奪冠, 那熱淚盈眶的瞬間...... 2021年,容國團離去53周年, 全體中國人, 勿忘體壇英雄! 致敬!緬懷!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