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餐飲朋友在群里吐槽如今生意難做,其中有老周的吐槽引起了我的注意,老周在長沙開了8年的餐飲店,也是我在長沙認識的第一個餐飲老板。 老周這家快餐店開在長沙火車站附近,生意一直都很不錯,為何卻突然倒閉關門了呢?帶著疑惑,我私信了老周,沒想到老周滔滔不絕地跟我吐槽了近2個小時。 老周湖南郴州人,高中畢業后來到了深圳寶安區電子廠上班,工作了10年后,老周待膩了電子廠,回到了長沙娶妻生子,8年前,老周在長沙火車站開了這家快餐店,主打湖南蒸菜。 生意一開始很不錯,直到3年前,老周的門店生意開始逐漸下滑。 “我以前每天營業額可以做到三四千元,但是外賣火爆之后,門店生意逐漸下降,餐館閉店前一天的營業額只有500元,完全干不下去。” 為何不做外賣呢? 面對我的質疑,老周冷笑道:“你覺得我會不做嗎?我做了啊,但是還不如不做!” 老周表示,在某團上做外賣,每一單的抽傭在20%左右,如果不是獨家,抽傭高達25%。一份15元的腐竹燒肉,減去平臺傭金,減去2元配送費,實際到手只有10元,這一個訂單下來某團外賣拿走了33%。 再加上食材成本,店租成本,人力成本,水電等成本,一份15塊的外賣,最后利潤只有不到兩三塊錢。 這還是門店能夠自帶流量的情況下,隨著外賣店鋪的競爭激勵,平臺推出了競價排名,推出了購買流量服務,商家想要獲得更流量曝光,想要搜索排名靠前,就必須出錢,把這個營銷費用計算進去,一單15元的外賣,商家最后的利潤不到1塊錢,甚至還會出現虧損。 商家做外賣沒有利潤,不做外賣沒有訂單,陷入了兩難的境地。 老周擲地有聲地說道:“我這家開業了8年的餐館倒閉了,打敗我的不是同行,而是某團外賣!” 老周今年已經56歲了,本想著再開10年就退休了,哪想到會有如今的局面。 剛開這家餐館時,老周很擔心同行和競爭對手會使絆子,結果沒想到,最后搞垮他的不是對手同行,而是某團外賣。 “真的做夢都沒想到,有這么一天,我們餐飲店會被互聯網外賣打得體無完膚。” 老周的遭遇并不是個例,根據某查查的數據顯示,在2020年全國共有近20萬家餐飲店個體戶關門。 如今大家走在街邊也能夠有所體會,街邊的餐飲店生意冷冷清清,早就沒有了往日的繁華,以前人潮洶涌的步行街,如今逛的人越來越少。 大家都習慣了網絡購物,習慣了點外賣,更不愿意為了吃一頓午飯而下樓去餐館就餐,寧愿坐在辦公桌上,拿出手機下單,坐等外賣員送到門口。 消費習慣的改變,意味著餐飲經營模式的改變,以前餐館靠著線下堂食獲得顧客和利潤,而如今外賣盛行,線下堂食店卻成為了累贅。 線下堂食餐飲店需要高昂的店租,人力成本,根本就沒法比純外賣店鋪去競爭,打開某團外賣,月銷過萬的店鋪比比皆是,都是極具性價比的菜品,而這些菜品90%都是用廉價料理包制作的,不需要店租,不廚師,成本低,價格自然也低。 “我一份15元的腐竹燒肉,最低食材成本都要7塊錢,而外賣料理包只需要3塊錢,怎么競爭?沒法競爭,這種外賣料理包,我是不會做,做吃的還是要有底線。” 但是往往越有情懷的人,越難以在商業上獲得成功,老周不屑于做純外賣店,不屑于從食材成本上動手腳,最后的結局便是出局! 看得出來,56歲的老周很惆悵,他也不明白,認認真真做飯菜,為何最終還是被互聯網打敗了。 對此,你是怎么看待的呢?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