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開皇八年(公元589年)三月,志在統一的隋文帝楊堅忍了八年,終于下詔要進攻割據江東的南朝陳,要請喝得爛醉的陳后主陳叔寶來長安喝茶。當年十月,由晉王楊廣(隋煬帝)總統各路軍馬,以雷霆萬鈞之勢下江東。在三月的那份詔書中,身為大國皇帝的楊堅,以頗為不屑的口氣,諷刺陳后主“據手掌之地,恣溪壑之險,劫奪閭閻,資產俱竭,驅蹙內外,勞役弗已。” 陳叔寶在位八年,干了很多荒唐事,最有名的就是玉樹后庭花,和那些篾片狎客們成天紙醉金迷。不過讓人們感興趣的是楊堅說陳叔寶只不過占了巴掌大的地方,就敢作威作福,欺天害民。 那么陳叔寶所占據的,真的只是手掌之地嗎? 簡單介紹一下南朝陳。公元557年,南朝梟雄陳霸先在縊死勁敵王僧辯后,逼梁朝小皇帝蕭方智禪位。公元559年,陳霸先之侄陳蒨即位,在位七年,死后二年,其子陳伯宗的帝位就被其弟陳頊篡奪。公元582年,陳頊死后,其子陳叔寶即位。 在南四朝宋齊梁陳中,陳朝的疆域是最狹小的。南朝宋最盛時,北線擴大到黃河一線。在宋明帝丟掉淮北四州后,南朝基本上以淮河為線,向西延至襄陽再至秦嶺,與北朝對峙。梁武帝蕭衍在位四十八年,最強盛時,其疆域的北線推至江蘇徐州一線,往西經河南鄧州再至秦嶺。 梁武帝晚年昏聵,錯納東魏叛將侯景,企圖收復北方。結果北方沒有得到,他一手打造的大梁帝國幾乎是在瞬間崩盤。公元549年,86歲的菩薩皇帝餓死臺城,江南大亂。北方兩大強國,西有西魏(北周前身),東有東魏(北齊前身),自然不肯放過擴大地盤的好機會。 相比來說,西魏的優勢更明顯,因為與西魏對接的梁朝地盤是益州(四川盆地),遠離作為梁朝統治中心的江東,以及第二個統治中心江陵(湖北荊州)。西魏統治者宇文泰出兵越秦嶺南下,很快就占據了稱為天府之國的西川。公元555年,西魏又聯合與梁元帝蕭繹有仇的蕭氏兄弟(元帝之侄),攻陷了梁朝國都江陵,殺死元帝。西魏除了占據巴蜀和寧中(蜀漢之南中),還占據了湖北省的絕大部分,江陵雖設梁國,不過是西魏的傀儡。 北齊因為要直面梁朝最核心的地區,可以攻占的地盤,也就是淮河以南、長江以北的江淮地區。北齊兵曾過長江,但被強勢的陳霸先在國都城下暴打一頓,南朝轉危為安。不過對南朝陳來說,江北之地盡失,國都南京直接暴露在北齊兵鋒之下,是非常危險的。陳宣帝太建五年(公元573年),宣帝出兵十萬大舉北伐,這就是南朝歷史上最后一次的太建北伐。
但即使如此,陳朝的地盤依然不算太小。陳朝最核心的地區依然是東部,包括江蘇省長江以南、上海市、安徽省長江以南、浙江省、福建省、江西省、湖南省、湖北省長江以南、貴州省東部、廣東省(含港澳)、廣西、海南省,以及現在的越南北部(交州)。 相對于宋齊梁時,陳朝丟掉了江淮、荊襄、西川,這都是人口稠密、經濟發達的地區。就面積而言,陳朝最強盛時面積約有133萬平方公里,比南朝強盛時的約276萬平方公里,幾乎少了一半。 由于東吳、東晉及宋齊梁的開發,江東地區農業非常發達,特產豐富。僅就江浙滬皖贛一帶的產出,就足能相當于北周的益州產出,以及作為北齊核心統治地區的山西、河北、山東之產出。 江西以西的湖南,農業不如江東,但湖南的優勢是山林資源豐富。《陳書·華皎傳》載,“皎起自下吏,善營產業,湘川地多所出,所得并入朝廷,糧運竹木,委輸甚眾;至于油蜜脯菜之屬,莫不營辦。又征伐川洞,多致銅鼓、生口,并送于京師。”貴州、兩廣、福建、交州的情況和湖南類似,人口少但資源多,足夠陳朝用的。 當然,就綜合實力來說,合北周、北齊二強之力的隋朝,顯然要比陳朝強大數倍。但隋陳之間的差距并不是天上地上。三百年前,西晉合曹魏與蜀漢二國之力,對付疆域與陳朝幾乎二致的東吳,用了整整15年才滅吳。滅吳之難在乎吳良將尚在,吳主孫皓殘暴但不昏庸,是能戰之主。陳宣帝陳頊“志大意逸”,在武力擴張方面不如其兄陳文帝,但足能守一方之地(類似孫策與孫權)。如果陳頊能活到589年,楊堅實力再強,也是很難一戰滅陳的。 陳朝滅亡,其根本原因不是陳叔寶“據手掌之地”,而在乎其昏庸無道,殺貶忠臣(貶毛喜,殺章華)。隋軍過江時,隋大臣薛道衡說此行必克陳,原因有四,一曰天下分三百將必將統一,二曰叔寶荒淫驕奢,三曰叔寶任用小人,大將亦非良才,四曰我有道彼無道。第五條才是我大國彼為小國,其甲兵不過十萬,還要分守沿江各地,所以陳必亡。 文:姜狼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