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身成長詞典已上線1696/3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871天 1 “思考”,是人類高于它類動物之上的一種智慧。 它讓我們能從外部視角,萃取信息資料,反思自己的行為。 在人生漫而長的道路上,如何能夠保持自己,不在已取得的“成就”中迷失呢? 《窮查理寶典》這本書中,介紹了“低調為樂”的投資大師查理·芒格的一些性格特征,值得我們借鑒: 第一點:愛閱讀,不停止學習的腳步。 查理·芒格是一個特別愛讀書的人,無論走到哪里,都會隨身帶一本書。 他有一句經典的名言是“只要我手中有一本書,我就永遠不會覺得浪費時間”。 在開會前的間隙,在經濟艙的座位上……他從不放棄任何一個閱讀機會。不但是他本人,連同他身邊的朋友也都是愛讀書的人。 比如他和他的搭檔巴菲特,他們互稱對方是“長著兩只腳的書柜或長著兩只腳的一本書”。 查理·芒格先生喜歡從有效的知識中萃取自己需要的部分,通過讀書不斷地完善、建立自己的“多元思維”,拓展自己的格局、視野,而不是單一的以一種視角來面對這個世界。 他認為一種思維模型力量是有限的,而多種思維模型聯合,能帶來非凡的力量。這都是能通過學習獲得的。 他建議,作為成年人,應該要掌握八十到九十種思維模型。 第二點:謙虛的心態。 不管你曾經取得過多么高的成績和榮譽,只要停止繼續學習的腳步,那也只能躺在過去的功績薄上慢慢消殞。 這一點在名人的身上的表現尤為明顯。有多少名仕因奢逸或不檢點的行為而葬送了自己大好前程。 這種例子很多,最近的要數某吳姓歌手和本文提到的霍先生了。 不同的是有人卻可以忍得住寂寞,保持謙虛、清醒的心態,在其領域創新屬于自己的新高點。 在剛剛結束的東京奧運會上,中國運動健將蘇炳添就用行動證明了一種嚴于律己所帶來的力量: 在年齡偏大以及體能都不占優勢的情況下,蘇炳添仍通過不斷地刻苦訓練、挑戰極限。 終于,他在8月1日的百米小組賽中,以9.83的好成績打破了亞洲記錄,成為進入男子100米決賽的首位中國人,創造了亞洲史上的短跑神話。 再者,他與妻子的神仙愛情,也讓他的人格魅力攀爬到了一個新層次。 再看查理·芒格先生也一樣,他并沒有因掙夠了花不完的錢,就貪圖安逸、享樂,停下探索的腳步。 相反的,他更加謙虛、簡樸。 雖然每次他的妻子和孩子出門會用家里的私人飛機接送,但他自己出行卻是習慣坐公眾客機,而且還是經濟艙座位。 這種律己的行為和態度是一種高度,使他超越了普通投資者或者說商人所不能達到的境界。 讓人聯想起,多少人丟掉了“投資創業”的初衷,慢慢把自己培養成了極端享樂主義者。 第三點:保持正直和誠實。 在芒格先生的投資清單里,有一種底線原則精神非常可貴,那就是他給自己設定的“即便是法律沒有禁止,但他也絕對不會做的事情”。 他堅決不做有違于道德,有違于良知的事情。他認為賺同行、合伙人的錢和買孤兒寡母手中的股票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。 保持誠實和正直,你就不會為謊言而說謊,更不必為要去圓更多的謊言而煩惱。 有了輕松的環境氛圍,也讓自己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。 3 回到律己的主題。 縱觀人的一生,如果能做到芒格先生所說3個重點:持續終身學習,擁有謙虛的人生態度,以及堅決做一個正直而誠實的人,我們就能穩步地慢慢靠近自己的理想,成為不辜負自己生命的人。 嚴于律己,不僅可以引導我們不會在人生的大方向上犯錯,還能指導我們進行健康的生活,帶來更大的自由,為人生爭取更多的可能與樂趣。 或許,每個人對生活方式有不同的追求,對成功的意義也有不同的看法,這一點無可厚非。 作為平凡人,我們最大的律己行為卻意義重大,那就是它可以幫助我們過好眼下的生活,放下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和貪戀。 “指點江山,激揚文字”是一種人生,而“小橋流水人家、采菊東籬下”也是人生樂事。 心靈的求索和存在的意義,需靠自我實踐來完成。 嚴于律己則能讓我們在這條路上,走得更穩,更快。 作者:簡y,精讀讀友會會員,從簡約中汲取生活的清香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