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 清理書房,翻出2002年的雜志《風景名勝》第三期,該雜志是專門推介國內知名景點的,很不容易上稿。很幸運的是,我為湘西王村寫的一篇散文刊在該期,這樣的散文,與目前動輒四五千字一篇的散文相比,短小得令我汗顏。 王村夜雨 作者:周碧華 (圖片來源于網絡) 從羅依溪坐車沿著山崖上鑿出的路,約摸20分鐘就到了一個山勢較為平緩的地帶,隔著廖家溪而望,對岸約三里長的一片以黑為主色調的建筑群,依山勢向酉水河次第鋪去,這就是王村了。自從劉曉慶在這里拍攝《芙蓉鎮》后,王村就名聞天下,游人把千百年來的寧靜給攪碎了。我是姍姍來遲者,我想避開喧囂,盡量地尋找王村的本色。 在巷內,因為屋檐的遮掩,我和游伴從容走著。磨得發光的青石板在夜雨的洗滌下,被燈映得發白,山里人關門早,巷內只有零星的燈光,因此,青石板路也是暗一截,又閃亮一截。長長的巷子就越加顯得幽深而神秘,巷內只有雨聲和我們的足音。想像在缺少照明的古代,王村人一天辛勞早早睡去之后,整個巷內就只有狗醒著,狗吠聲從巷頭一直滾到巷尾,王村在長長的寂寞里等待天明。 巷內有株老桂花樹,入夜散發出濃濃的香氣,簡直香了一巷子,雨將那香氣粘在我們身上,不醉才怪哩。
王村的夜靜得能聽到土地被雨水泡軟的聲音,很久沒有聽雨的心情了,在都市怎能有這樣的心情呢,雨打在水泥上和打在青石板上是絕對不同的回響。我和友人在偏遠的王村徹夜長談,雨聲為我們合奏,確實不失為人生一大樂趣。 我們聽到王村的雨不厭其煩地下了一夜,我才知道,王村的雨和王村的人是很有耐性的,經過千百年來的洗刷,王村的苦難終于洗凈了,她已成為了一塊閃亮的招牌。 (原載《風景名勝》雜志2002年3月號) |
|